普拉德威利綜合征 Prader-Willi Syndrome (PWS)
Prader-Willi綜合征(PWS)是一種遺傳性疾病,俗稱“小胖威利”,大約每15000出生嬰兒中發(fā)生1例。PWS在兩性中的發(fā)病率相同,并且影響所有種族和族裔。PWS是公認的最常見的由于遺傳原因引起的威脅生命的兒童肥胖癥。
PWS最早是由瑞士醫(yī)生安德烈普拉德,亞歷克西斯Labhart和海因里希•威利在1956年根據他們研究的九個孩子臨床特點描述。在最初的報告中定義的共同特點包括小手和腳,生長和身體體格異常(小身材,體重非常低,和早發(fā)性兒童肥胖),出生時肌張力低下(肌肉無力),饑餓貪食,極度肥胖和智力殘疾。PWS是由于15號染色體異常,通過基因檢測能夠明確診斷。
Prader-Willi綜合征的癥狀是什么?
Prader-Willi綜合征的癥狀可能是由于腦的一部分 - 被稱為下丘腦的功能障礙引起。下丘腦是一個位于腦底的小內分泌器官,它對于身體許多方面的功能擔負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包括調節(jié)饑餓和飽滿感,體溫,疼痛,睡眠 - 覺醒平衡,液體平衡,情緒和生育。雖然下丘腦功能紊亂被認為是導致PWS癥狀的原因,目前尚不清楚遺傳異常如何引起下丘腦功能紊亂。
與PWS相關的癥狀有兩個基本階段:
嬰兒期
在第一階段中,嬰兒PWS表現為懶散,具有很低的肌肉張力。典型的是哭聲微弱和非常差的吸吮反射。PWS嬰兒一般都無法進行母乳喂養(yǎng),通常需要管飼。如果喂養(yǎng)困難沒有得到認真監(jiān)測和治療,這些嬰兒可能無法“茁壯成長”。隨著這些孩子年齡的增長,力量和肌張力通常會有提高??梢钥吹竭\動的階段性進展,但通常會延遲。特別提出的是,幼兒可能在對食品產生濃厚興趣之前就開始容易發(fā)胖。
兒童期以后
不規(guī)則的食欲,加上體重容易增加是PWS特征的第二階段。這個階段最常見在2歲到8歲之間開始。PWS患者缺乏正常的饑餓和飽腹感。如果不密切監(jiān)測他們通常無法控制自己的食物攝入量并吃得過飽。食品尋求行為是很常見的。另外,PWS者的代謝率低于正常值。如果不進行治療,這些問題的組合導致病態(tài)肥胖及其多種并發(fā)癥。
除了肥胖,多種其它癥狀也與Prader-Willi綜合征關聯(lián)。個人通常表現出認知困難,智商測定顯示從正常偏低到中度智障。即使智商正常者也通常表現出學習障礙。其他問題可能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癥/身材矮小,小手和腳,脊柱側彎,睡眠障礙與白天過度嗜睡,高痛閾,言語失用/運動障礙和不育。行為障礙可能包括強迫癥狀,摳抓皮膚,并難以控制情緒。成人PWS患者增加精神疾病風險。PWS一系列的障礙和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發(fā)生率在不同個體之間明顯不同。
Prader-Willi綜合征的病因是什么?
PWS是由于15號染色體(15q11-Q13)的特定區(qū)域的遺傳物質失去活性而引起。通常情況下,患者的15號染色體的一個拷貝來自母親,一個來自父親。在PWS區(qū)域的活躍基因通常只來自父親的染色體。在PWS,遺傳缺陷來自父親(父親染色體15)造成15號染色體的不活動,可以有以下三種形式發(fā)生:
PWS缺失
大多數情況下,來源于父親的15號染色體部分的這一關鍵區(qū)域丟失,或缺除。這個小的缺失發(fā)生比例約占70%的患者,通常常規(guī)的遺傳分析如羊膜穿刺是檢測不到的。
PWS 單親二倍體UPD
另有30%的病例發(fā)生是繼承了他們母親的2條15號染色體,而沒有父親的15號染色體。這種情形被稱為產婦單親二倍體(UPD)。
PWS印記突變
最后, 很小比例的情況(1-3%),在帕 - 魏二氏區(qū)域一個小基因突變導致父系15號染色體的遺傳物質(盡管存在)處于非活動狀態(tài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