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?,F(xiàn)代人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飲食不規(guī)律、作息紊亂,導致患上胃病的人越來越多。
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,胃病在人群中發(fā)病率高達80%,而胃部健康卻關系著人體全身的營養(yǎng)供給,也關系到其他器官是否能正常運轉,但是,人們對胃部健康的重視程度卻遠不及心肝腎等其他臟器,即使出現(xiàn)胃脹、胃痛、早飽、食欲下降、反酸、燒心等不適,也往往忽視或自行夠藥處理,對胃部健康的忽視可見一斑。
在中醫(yī)中理念中,胃主受納,腐熟水谷。受納,是接受和容納之意。腐熟,是指食物經胃初步消化,變成食糜(指食物被磨碎后像粥一樣的物質),下傳與小腸,其精微物質經脾的運化而營養(yǎng)全身。若胃的收納與腐熟水谷的功能失常,則可能會出現(xiàn)胃脹、腹脹、厭食、嘔吐、泛酸等癥狀。
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,必須和脾的運化功能相配合,才能使水谷化為營養(yǎng)成分。以化生為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、氣、血、津液供養(yǎng)全身,故脾胃共為后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。
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,都必須依賴胃通暢下行的作用,才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及糟粕的排泄,所以說“胃主通降,以降為和。”若胃沒有通降下行的作用,就會引起胃脹、腹脹或疼痛、口臭、大便秘結。若胃氣不僅沒有通降反而往上走,就會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、打嗝等癥狀。
這些癥狀核心問題都是胃失和降,所以胃病的治療很簡單,關鍵就是講究“胃和”,讓胃氣能順降。除了做好自身生活管理,用好藥,才能防止小積變成大問題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沉香具有強勁的抗菌效能、清神理氣、暖胃溫脾、通氣定痛,是上等藥材極品;《本草備要》中也謂之“能下氣而墜痰涎,能降亦能升,氣香入脾,故能理諸氣而調中?!彼猿料闶枪J的養(yǎng)胃和氣藥材,但是胃病不是單一藥材可以調理康復的,需要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病癥來辨證施治,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調理方法。
快來了解我們中醫(yī)科的護胃方法吧!
穴位貼敷法是在中醫(yī)理論指導下,在人體一定的穴位上貼敷藥物,通過藥物經皮吸收,刺激局部經絡穴位,激發(fā)全身經氣,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的一種外治方法。
適應癥
慢性胃炎、慢性結腸炎、腹瀉、便秘等。
中醫(yī)認為腹部是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(fā)源經常揉腹能夠調理脾胃促進脾胃的氣血運行
適應癥
慢性胃炎、胃脹、便秘、腹瀉等;還可以治療全身多系統(tǒng)疾病如:咳嗽、變異性咳嗽、失眠、痛經、月經不調、鼻炎、突發(fā)性耳聾、耳鳴、聽力下降及亞健康狀態(tài)調整、腹部減肥等。
實證
主癥:寒邪客胃,癥見胃痛暴作,惡寒喜暖,泛吐清水,口不渴喜熱飲,或伴惡寒, 舌苔薄白,脈弦緊;
處方:取胃募和足陽陰經腧穴為主。
虛證
主癥:胃痛隱隱,脾胃虛寒則伴泛吐清水,喜溫喜按,納差神疲,甚或手足不溫,大便溏薄。
處方:取背俞穴、足陽明、太陽經腧穴為主。針用補法,可灸。
穴位埋線是中醫(yī)針灸療法結合現(xiàn)代技術發(fā)展而來的一種穴位療法,是將可吸收線等埋入穴位,通過對腧穴、經脈的持續(xù)刺激與激發(fā),發(fā)揮提高機體應激、細胞免疫活化、抗炎等作用,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適應癥
慢性功能性疾?。喝缏晕覆?、腹瀉、便秘等。
使用艾灸盒將艾絨直接或間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種療法。此法利用溫熱及藥物的作用,通過經絡傳導,以溫經通絡、調和氣血、消腫散結、祛濕散寒、回陽救逆,從而達到防病保健、治病強身的目的。
適應癥
適用于各種虛寒性病癥,如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。
賀迎新,執(zhí)業(yè)中醫(yī)師,碩士研究生。2018年畢業(yè)于天津中醫(yī)藥大學中醫(yī)學專業(yè);2021年畢業(yè)于天津中醫(yī)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(yè)。曾在國家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學習針灸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。對針灸輔助治療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、頸肩腰腿痛等痛癥及針灸在中醫(yī)內科、眼科等疾患中的應用積累了臨床經驗。
地址:門診2號樓三樓中醫(yī)科門診
時間:周一至周日 8:00-12:00 14:30-17:30
咨詢電話:0752-6518220